正在验证用户信息...樂天堂fun88,
当前位置:樂天堂fun88文档新课标专题→ 程晓堂:全面理解与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聽聽

程晓堂:全面理解与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文章发表: 樂天堂fun88,

发表日期: 2004-10-09

阅读次数: 400

全面理解与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正确理解与全面把握《标准》所确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进一步深化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程晓堂,请他结合教育部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试验区课改工作的调研和总结,对《标准》的基本理论与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如何正确理解《标准》对于英语课程性质的界定?

程晓堂:“课程性质”部分主要说明英语课程的价值和任务。概括地讲,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这是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也指明了开设英语课程的意义所在。

教育部于20035月至6月间以实验区的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为对象就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进行了调查,关于课程性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磨砺意志”的说法是否有些牵强?第二,通过英语学习来“发展个性”的要求是否过高,光凭外语来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似乎不太现实;第三,“人文素养”的含义不够明确;第四,课程性质对不同地区是否应该有不同的界定?

下面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解释和回答。第一,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另外,可能“磨砺意志”在表述顺序上太靠前了。《标准》修订稿对此已经做了调整。第二,个性是指广义的个性,自觉性、自制力都是个性。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课都有责任和义务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不是说发展个性完全在英语课程中实现。第三,《标准》中说的人文素养是广义的,指文化知识(天文、地理、历史、科技)、文化涵养、道德品质(比如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等。第四,关于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课程目标和任务可以有所差异,在这方面《标准》中的阐述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而课程性质是对这门课本身的价值和地位的界定,应该是相对统一的,课程的重要性在各地应该是平等的。

记者:《标准》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的?

程晓堂:基本理念既是《标准》制订者在研制《标准》的过程中遵循的理念,也是《标准》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通常,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对以下问题进行阐述:第一,语言的本质及功能(比如思维的功能、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的功能、交际功能);第二,外语教育的意义及目的(交流工具、思维工具、学习工具);第三,外语教育的过程及方法;第四,学生和教师的作用;第五,教学材料的作用;第六,外语教育的评价理念与方法。《标准》中的六条基本理念已经涉及到了以上多数方面,但应该补充关于语言的本质及功能的理念。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加入了这样一句话:语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

记者:在对试验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各地关于课程设计主要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程晓堂:关于课程设计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有人认为《标准》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不够。《标准》所制定的各级教学目标相对确定,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难以达到统一的预定目标。有些目标的要求过高,学生难以达到级别标准。第二,有的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应该在一级前加一个过渡级如“预备级”或“K级”。建议在五级之外设有一个发展级。

对于第一个问题,《标准》已有阐述:“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注:修订稿已改为“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确定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结业级别”)。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关于第二个问题,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英语课程不属于国家课程的范围,《标准》不宜对这两个年级的课程提出要求。五级之外可以参照高中标准中的六级、七级。

记者:英语课程目标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内容标准”是什么关系?

程晓堂:“课程目标”主要是用简练的文字从总体上来概述英语课程目标中横向展开的几个方面和纵向发展的几个阶段(级别)。英语课程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知识也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3)情感态度指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4)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5)文化指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内容标准”部分实际上是对“课程目标”部分陈述的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即详细描述五个方面的目标(含对五个方面的再分类)以及这些目标在各个级别的具体要求。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课程目标”部分用一个圆形图来示意课程目标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五个方面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五个方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问题;第二,“课程目标”部分对各级别的目标做了总体概括。总体目标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描述;第三,“内容标准”部分列出的内容并不等同于以往教学大纲所说的教学内容。

记者:《课标》为什么采用九级目标体系,应当如何操作?

程晓堂:采用九级目标体系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力有高低之分,可以用级别来描述;第二,九级目标体系有利于保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第三,九级目标体系适合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第四,九级目标体系对各阶段、各层次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包括出口级和过渡级)。

关于九级目标体系的操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目标级别与年级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其二,九级目标体系并不等于9个级别的水平考试;其三,级别考试只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某个级别目标要求的一种形式,它不能全面反映目标要求;其四,不同阶段同的评价体系将有所不同;其五,高级阶段的水平考试将实行证书制。

记者:如何理解各种语言技能的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

程晓堂:横向联系指同一级别中各种技能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纵向发展指语言技能从低级别向高级别逐步发展的过程。为了使技能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一至九级的技能目标逐级描述,每一级目标又按听、说、读、写分别描述。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这些技能是可以割裂的。相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横向是紧密联系的,在纵向是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关系。

记者:关于《课标》的实施,在调研过程中,各试验区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程晓堂:各试验区关于实施建议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的问题:第一,“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不明确,教师不容易把握。第二,如何在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同时,避免“唯一模式”的倾向?第三,《标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理念的运用、教学方法和建议等方面显得适应面较大,而针对性显得不足。各个学段的教学方法所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重点表现不够;小学阶段的特殊性表现不够;大班额教学方面的笔墨不够。第四,《标准》没有提出如何实现情感目标的具体措施,而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情感教学应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使之具体化。第五,《标准》应对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如何因材施教给予一些详细、具体的说明;对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途径作更多的科学的分析和介绍。第六,建议出台各级目标的检测标准,以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小学九级达标监测和教育部其他等级考试以及中考、会考的关系尚不明确,分级目标还只是停留在设想上,急需拿出分级测试样题和可行性操作方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体验、参与、讨论、合作、探究等,都是活动的形式,不是活动类型。也就是说,某些活动可能需要学生以体验、参与、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些活动是体验式的,哪些是参与式的。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描述,修订时要做适当的调整,如“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及其他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教学途径”。关于第三个问题,2001年版本的《标准》包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针对性确实不够强。2003年单独颁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也将于2004年正式颁布。关于情感目标,我认为情感应渗透在所有语言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之中。不一定要有专门的“情感教学”或“情感教学内容”。对于第五个问题,我认为课程标准以制订目标为主,对如何实现课程目标只提出一些建议;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不宜进行过于详细的介绍。关于第六个问题,应当明确三点:第一,级别目标并不等于级别水平考试;第二,九级目标体系与其他等级考试没有关系;第三,国家不会实行统一的九级考试。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安排,2004年秋季,新课标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65%70%左右,至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使用新课程。国家课标研制组将在对实验区和各地课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英语课程标准》,使课标真正能够发挥对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

字数:3809

学生双语报社教学研究部

fun88.com,相关文章 :聽聽

相关评论

      | 公司介绍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Power By Kehui WEB Content Manage System V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