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杨俊英:坚定不移地沿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 文章发表: 乐天使, 发表日期: 2004-10-09 阅读次数: 149 坚定不移地沿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 ——访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俊英 聽 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正确认识英语教学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如何迎接和应对课改的机遇和挑战,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素养以追求教学艺术的新高度?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俊英,请他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聽 记者:作为一个具有多年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您认为当前基础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杨俊英: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教学规模上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当前,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于基础英语教学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实践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但应当看到,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案例。一位澳大利亚人到河北某地企业工作,他的孩子随行来到当地某小学五年级学习,半年后便转入北京学习。为什么他们舍近远前往北京,原因是这个孩子在这所学校的半年里,每次英语考试都不及格,家长和孩子感到十分困惑:本来英语是他们国家的母语,为什么到了英语作为英语的地方反而学不好了?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案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省:问题出在那里?是我们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考试出了问题,还是这个孩子就是不行,到哪里都学不好?再深入一些,我们的英语教学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英语教学下一步应当朝哪里发展?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这种优势里面是否暗藏着危机?从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经常见到的事实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遍面临着听觉障碍和表达障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不得不令人生疑,而这些学生大多都经历了至少8年的英语训练,英语教与学费时、费力,但效果不佳,存在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严重现象。 记者:基础英语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确实发人深省。您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所存在的问题? 杨俊英:如何改变这一忽视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正是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首先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如英语教学长期得不以应有的重视,特别是文革动乱年代尤为如此,也有现实的原因,如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现象;既有诸如语言环境不适应、师资水平不高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对学生的评价只考单词、考语法、考书写,而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考查。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原因,都不应当成为阻碍英语课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理由,应当坚定不移地立足发展,勇于改革。正因为如此,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习的两个过程:“英语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这是对英语课程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其核心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与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已经确定,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已出台,我们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按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记者:您认为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杨俊英:诚然,在实施新英语课程中遇到了一些暂时的问题。首要的是师资短缺的问题和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从师资配备上,国家和省各级师资培训部门和相关高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努力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如果说从数量上配足教师是各级政府的责任,那么提高师资水平就不单是政府的责任,英语教师自身也有义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等不靠,要自我加压,谋求自身发展,这也是英语教师的历史责任。比如说,新的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否适应这个新要求?如果不适应,应该怎么办?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当有这种不断反思和改进的意识,努力在短时期内,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能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逐步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成为研究型教师。 另一个问题是评价,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新课程实验的效果,甚至关系新课程实验的成败,如何评价新课程,特别是如何组织考试?考什么?怎样考?这是个大问题,需要及早有个说法。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已出台了《关于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关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除纸笔测验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安排英语听力考试和口试。并进一步建议应着重考查学生在真产情境中正确与合理使用语方的能力,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听力材料应尽量采用句子、对话、短文等内容,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听来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不要停留在对细节的字面意义的理解上,要切实考查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书面表达题不宜设计成短文填空;口语能力的考查可采用句子应对、补全对话等形式,不能设计成单词填空。关于英语教学成效的评价的规定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讲,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使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记者:您认为一线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好地迎和应对接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挑战? 杨俊英:面对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的形势,当务之急是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对课程改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本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代表着国家的教育意志和政策走向,变革的大潮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彷徨犹豫、抵触埋怨都是无益的,作为教师个人必须不断地主动去迎接挑战,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只能被淘汰出局。其次,教师要坚定信心,牢固树立创新的意识,在实践中立足创新和追求变革,只有不断地“思变”,才可能带来新的教学局面,那种一份教案教几遍、一种方法用多年的陈旧思想和作法都已经行不通了。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应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来审视,以谋新的变化和发展。第三是要切实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新教材以对新课程的解读材料,从认识上不断提升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师一般比较重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忽视“根本性”的教学思想和内容的学习,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遗害非浅,现在必须改变,否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确立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学观念,更无从谈起英语教学的创新了。 除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外,作为英语教师在当前还需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前提条件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和问题性,教学方式应围绕这五个方面来努力改进,使英语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再单纯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此外,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应引起足够地重视,对一部分教师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可能是英语方面的专业发展,这是必须的,希望将来再培训教师和教研员时不用翻译。对另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应该有更广阔意义上的专业发展。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英语已开始从专业技能向工具性特征发展,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和提升,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中使用英语,他们既有专业特长,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水平,这不能不说是对专业英语教师的挑战,英语教师怎么办?我认为教师应当把握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契机,坚定不移地沿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重塑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和相关自然和人文学科素质,在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新高度。 聽 聽 聽 字数:3310聽聽聽聽聽聽 《学生双语报》教学研究部:徐志勇整理 聽 聽 ![]()
相关评论 |
| 公司介绍 | 邮件订阅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Power By Kehui WEB Content Manage System V6.68 |